查看原文
其他

戴圣杰:城市是吸纳记忆的海绵|一时画廊

一时画廊 一时画廊Once Gallery
2024-08-30


从一时画廊首个群展「暖」中展出的油画与装置作品出发,我们以对谈形式,一探艺术家戴圣杰的精神和艺术世界。


展览进行中|“暖”

2022.1.16-2022.3.6

展览艺术家|戴圣杰 / 韩健 / 刘流

项目艺术家|孙海霆


一时画廊

北京市朝阳区惠泽园13号楼

预约观展及获取具体门牌号 请添加客服微信


01

戴圣杰: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记忆的潮水



一组“蛋糕”装置不停地在转盘上旋转。它们颜色各异,充满了装饰细节,像是儿时我们都曾吃过的甜腻奶油蛋糕。蛋糕顶部是与其颜色相映成趣的光碟,光碟的内容是80、90年代风靡一时的文化作品,如迪斯尼动画《花木兰》、影视剧《还珠格格》、乐队Pink Floyd的经典唱片等。当你注视旋转的装置作品,思绪被带回童年。

《在时间的圆里旋转》,戴圣杰,一时画廊展览现场

这组名为《在时间的圆里旋转》的作品,浸泡了艺术家戴圣杰对成长记忆和时空变迁的感怀。她17岁赴美留学,探索经济学、戏剧和视觉艺术。2019年的西部沙漠之旅后,她误打误撞成为了全职艺术家,自此却愈发坚定自己的选择并持续创作。2020年,疫情席卷美国纽约,在变幻的时局中,她毅然决然回国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


“未命名城市”系列是她近期的绘画作品,在本次展览中与装置一同展出。油画中的世界熟悉而又陌生,具象而又抽象,似乎是我们生活城市的一景,却又孤独疏离。超越现实的题材透露出对城市的复杂情感,也是个人记忆的安放之处。

戴圣杰的作品在展览现场,一时画廊

前为《在时间的圆里旋转》(部分)及《正在消失的海市蜃楼》

后为《未命名城市#2》

回国以来,戴圣杰的作品已在上海、杭州和北京屡次展览,并入选2021“青年艺术100”,于2022年,在北京嘉德中心作为新锐艺术家参展。而本次参与一时画廊“暖”群展,是她与北京的再度结缘,也是她创作和精神世界冰山一角的体现。借此机会,我们与她深度交流,聊了聊成长、频繁搬迁、做装置及绘画之间的关系、她在进展中的研究型艺术项目、戏剧设计、INFP人格、沙漠之旅等。

戴圣杰(b. 1994)


02

与戴圣杰的问答


提问 by 白雪(一时画廊)

回答 by 戴圣杰

No.1 

从求学经验看,你学习过社会科学(经济)、也修过戏剧,及视觉艺术。如果自己向内挖一下,你会如何回答“为何会成为艺术家”这个问题?及什么时候决定要成为艺术家?大约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我17岁去美国读大学,那时候“自我意识”尚未萌芽,并不明确自己喜欢的专业,幸运的是,学校鼓励跨学科教育,可以尝试天文地理不同的课,父母对我也比较支持。所以我就有了很多“试错”、能顺着好奇心走、听从内心召唤的机会。前前后后好几年,不同学科给我的养分,都是多角度“找我所爱”的过程。


我读了经济学,在商业公司实习过,也在纽约的画廊、美术馆和拍卖行工作了一段时间,但发现最喜欢的还是创作。从荣格八维的角度来说,我属于典型的INFP性格,如果遇到真热爱的事,就会出于直觉很坚定地选择。也有外界的声音譬如说“做艺术不现实”、“女孩子不如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我觉得比起这些,“做自己”和实现自我价值更重要。


“成为艺术家”是偶然,也是一种注定。创作就像我心里的一把火,必须要燃烧的。

No.2

能说说你第一次作为艺术家的参展经历吗?


2019年夏天,我去了美国德州、新墨西哥州的几个沙漠。因为青春期时候读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所以对这种自然景观有种向往的情结,类似“前世的乡愁”。沙漠里浓烈的色彩还有无限接近自由的感觉,瞬间“打开”了我。


旅途结束回到纽约,我立即画了几幅小画,那时候没有想做艺术家,也没有工作室,就是在家里完成的。后来机缘巧合,那系列作品参加了展览,还被收藏,收到很多正向的反馈。这应该算最早的一次激励,也是从“兴趣”到“职业”转变的契机。

You and Me, with the Nature, with the Wild, with the Unknown 2019,布面油画,直径40cm

You and Me, in Fanta Sea 2019,布面油画,46x66cm

戴圣杰作为艺术家第一次参加展览,2019,纽约



No.3

一直感兴趣你学过的戏剧设计(theatre design),也能在你作品中看到具有戏剧张力的情景感,想听你展开说说戏剧学习的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大一,我选了节戏剧设计课。当时正好有个给学校舞台剧做设计助理的机会,我周末就经常泡在剧场,从白天待到深夜。每次走进剧场这个“黑盒子”,像是进入一个通往精神世界的“隧道”。舞台上可以做梦,可以造梦,演绎虚构,充满想象,包容多元的主题和叙事。


这对我的艺术创作有很大影响。在作品里,我始终幻想一个“空间”。就像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所说的“virtual”。你进入它,在里面走动,也许还会迷路,但在某一个时刻,找到能走出来的道路的可能性。我的绘画作品里或多或少也有戏剧空间视觉构成的影子。

No.4

你在自我陈述中,会提及“频繁迁徙”的经历;在你的成长中,外部环境和认知自我的过程是个怎么样的互动?


我童年时换过城市、搬家、转学,后来17岁去国外读书。因为天生性格很敏感,每次到新环境都是自我和外界的碰撞。


接受不稳定、能拥抱变化、流浪感是在我骨子里的。

No.5

说回作品本身。目前,你的艺术实践主要是基于绘画和小型装置的,是怎么开始用这两种媒介创作的?它们分别满足你的创作中的什么(需求)?画画和做装置的过程和带给你的反馈有何不同?


绘画对我来说是感性的,有情绪的,很直接,像抑制理性世界的精神抗体,想画什么就会去画什么。颜色、构图通常不会想很多,顺着灵感走就有迹可循。


做装置的契机,是2020年偶然找到老家的那堆“旧光碟”,想讲更多故事的冲动特别强烈。


绘画作为二维的媒介有它的创作局限性、观看方法局限性,装置的叙事会更立体些。

《在时间的圆里旋转》(一组6件的可转动装置)及《正在消失的海市蜃楼》(可转动装置),一时画廊展览现场


No.6

装置《正在消失的海市蜃楼》在形式上跟蛋糕《在时间的圆里旋转》非常不同。让我感觉似乎分别是童年的你和青少年的你。一个活泼一个严肃板正,做完蛋糕这组装置,为何要去做《海市蜃楼》这件?


《在时间的圆里旋转》(“蛋糕”装置)的契机来源于我2020年回国后,在曾居住16年的老家偶然整理出大量老旧光碟。有童年喜欢的动画片、影视剧,初中时爱听的乐队唱片Pink Floyd,小红莓,Guns N' Roses等。这些和旧时光、记忆密切相连的物件让我瞬间百感交集。


我想从这段个人经历出发,探索“过时”的文化媒介里所留存的社会和情感价值。这件作品表面看似甜腻活泼,其实以光碟的播放方式为时间的流逝作喻 ,内核蕴含的是对过往的追溯。如你展览介绍文字所写,是“将过去的‘暖’放置在当下”而已。

《在时间的圆里旋转》,2021,泡沫,奶油胶,丙烯,旋转台,废旧光碟,(一组六件),尺寸不等

《在时间的圆里旋转》在2022年北京嘉德中心“青年100”展览展出,公教活动现场

装置作品《正在消失的海市蜃楼》和“蛋糕”装置的创作其实是互相联结的,对光碟的记忆总伴随着空间和场景出现,譬如:家里的播放器曾经摆在客厅的哪个位置?我当时和谁看了这部动画片?然后或许会想起楼梯,想起建筑......


这个楼体系列仍在进行中,灵感来源都大约是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早期的建筑风格。我和一位建筑师伙伴合作,将3D打印及具有时代属性的光碟融合成纪念碑般的立方体。记录与一代人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空间。

《正在消失的海市蜃楼》,2021,3D打印模型,不饱和光敏树脂,光碟,旋转台,15x15x34cm




No.7

这组“未命名城市”和“未命名空间”的几件油画作品中,有扭曲的街道、建筑、室内,圆形的视角。为何会绘画“空间”这个题材,它们有具体的指代吗?这四件油画按创作先后时间顺序看起来,有愈加开阔的感觉。


《未命名空间》绘画系列的起点是2020年的疫情期间,在纽约隔离数月,疏离社交,伴随着紧张的精神状态。人和人、人和空间、人和城市的关系都被重塑了。


我在巨大的未知感及动荡的国际时局下从纽约回国后,总是会做一系列具象的梦。梦里有楼梯,有锁上的门,有超现实的密闭空间。醒来后觉得似曾相识又回忆不出是哪里,于是对梦境和记忆反复琢磨。

《未命名空间 #1》,2020,布面油画,120x120cm

《未命名空间 #2》,2020,布面油画,120x120cm

这个过程就像是坐上隐形飞船穿梭在虚和实之间,窥探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些空间是形而上的,无从定义的。因为对艺术敞开心扉,作品里的情绪往往就是我创作时的状态写照。如果观者觉得这系列作品压抑、暗黑、密闭,也很自然。


到《未命名城市》系列,我的视角从个人的、私密的,转向了公共空间。它们既是基于真实的城市景观,又是虚构的,在我的记忆里伴随着情绪被主观抽象化了。作品是创作思维的实体化,但是我相信对艺术的想象要超越现实。

《未命名城市#1》,2021,布面油画,60x60cm

《未命名城市#2》,2022,布面油画,100x100cm

这件作品中,如自然形态般流动的人物身体再次出现,与戴圣杰2019年的沙漠之旅后的处女作遥相呼应。

如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所写:“这些城市是众多事物的整体:记忆的整体,欲望的整体,符号的整体”,是寓言的寓意。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


No.8

近期有没有和跟其他创作者的合作项目?计划中的都可以。


我最近在和媒介研究学者周庭皞持续创作一个艺术系列《联觉》。


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的小镇贵屿,贵屿镇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回收城镇,空气中弥漫着回收电子垃圾而产生的刺鼻的、穿透性强的化学品和塑料燃烧的气味,当地和周边生活的人们通常称之为“贵屿味”。

贵屿有“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的称号

结合他的学术研究,这件作品包含嗅觉景观图、我受此启发而做的装置作品、还有一些潜在可能的项目譬如流产X射线图像和污染感官设备,探索嗅觉联觉表现的各种可能性。我们尝试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重现一种嗅觉体验?以及通过这种嗅觉体验的再现如何重新思考全球数据与媒介经济的构成和它所触及的政治空间。


No.9

这次在一个非传统的空间做展览,有何感受?


我觉得艺术是流动的、无边界的,作品的展示方式也不应该局限于白盒子空间,可以更多元化。


之前在美国看过很多诸如“替代艺术空间(alternative space)”、“大地艺术(land art)”这些非传统空间的展览形式,所以一直也想做出尝试。


同时,作品如何传递信息和展览的环境、观众群体、甚至作品摆放的方式都息息相关,在非常规的空间做展览经常会激发我的灵感,公寓画廊提供了一种更加“亲密”的艺术观看方式,我很期待在展览结束前到现场。[编注:展览时间延期一周,至2022.3.6结束]

戴圣杰此次在“暖”群展中的作品呈现


文字:白雪(一时画廊)、戴圣杰

图片:艺术家惠允及一时画廊提供

展览现场摄影:关童、孙海霆


戴圣杰(b. 1994)

艺术家

1994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曾于美国史密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学习经济、戏剧、视觉艺术。她的作品曾在纽约、波士顿、新泽西、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展出。

其艺术创作以装置和绘画为主要媒介,围绕着“自我”、“自然”这两个可变的世界探索个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因成长过程中频繁的迁徙经历,她透过女性视角,借作品保留记忆与情绪的物质性和空间性,伴随着对身份意识、科技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思考。


个展

2021 “戴圣杰:在时间的圆里旋转”,paral,杭州 

群展

2022 “暖”,一时画廊,北京

2021 “青年艺术100”年度展,嘉德艺术中心,北京

2021 “进行中的神秘试验”,无题空间,上海

2020 “迈阿密Spectrum艺博会”,美国迈阿密

2020 “七月线上展览”,Greenpoint画廊,美国纽约

2020 “藏家甄选作品展”,ARTRA,美国新泽西

2020 “Artists and Archive”,华人博物馆,美国纽约

2019 “Puro Color!”,La Bodega画廊,美国纽约

驻地项目

2020.11-2021.2 “Artist in Residency” 艺术家驻地,无题空间,上海

获奖

2021年度“青年艺术100”入选艺术家


展览进行中|“暖”

2022.1.16-2022.3.6

展览艺术家|戴圣杰 / 韩健 / 刘流

项目艺术家|孙海霆


相关文章回顾

暖:一时画廊空间首展|戴圣杰 韩健 刘流 孙海霆

韩健:我目前只表达了柔美温馨的部分|一时画廊




一时画廊

北京市朝阳区惠泽园13号楼

预约观展 / 有意收藏 请添加客服微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时画廊Once Galler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